English

知识经济与就业

199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魏同悟 我有话说

知识经济的兴起,为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科技创新、知识成果迅速转化并渗透到各个经济系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将大量地从传统产业中退出,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在此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知识经济与就业的问题无疑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形式的重大转变,导致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在OECD国家,教育程度低的人平均失业率是10.5%,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只有3.8%。虽然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在减少,但知识产业和部门的工作岗位却在增加。这种变化意味着知识劳动将成为绝大多数劳动者谋生的基本手段,知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劳动者就业的起点和收入水平,知识结构的变化将决定劳动者的就业方向。因为不仅高科技要靠人去研究开发,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要由人来操作,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和服务也要靠人去做。劳动者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他们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最终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从国外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看,也都是从提高职工素质入手。许多发达国家已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中来。据统计,发达国家最近二三十年来,工农业产值年增长率一般在4%到8%之间,教育和科研经费却平均每年增加15%到20%。

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把解决就业问题与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缺乏劳动技能,知识层次低的劳动力。目前存在的下岗人员找不到工作和有大量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做的矛盾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解决知识经济与就业问题的关键。随着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周期的加速,劳动者过去所掌握的劳动技能很多已经过时了。不仅原来知识水平低的人需要更新知识,就是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作用。劳动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先,在保证下岗职工最基本的生活费用的基础上,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他们发放救济金、找份工作等问题上,而应把重新安排就业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结合起来。不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素质差的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短期行为。要从长远的角度解决就业问题,就要让职工利用下岗的机会普遍接受就业培训、转岗培训,更新知识,尽快掌握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及时向新兴产业转移。

第二,对新生劳动力实行预备制。据预测,“九五”期间,我国新生劳动力将达7200万人,其中初、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达2100万人,占新生劳动力的30%左右。在这部分人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无论是从调控劳动力的供给角度看,还是从培养新生劳动力的角度看,追加2至3年的培训,延长青年受教育年限,一方面会缓解就业压力,为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提供较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对这部分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解除这些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第三,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近5亿,其中剩余劳动力1亿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没有文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生产、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也有个知识含量的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提高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的关键。

第四,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尽管失业的情况很不相同,但知识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这一点是相同的。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知识产业的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产业将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因此,应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发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失业、下岗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压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